历史总是在特殊的年份给人们汲取智慧,继续前行的力量;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立足当下展望未来;新时代新起点,中国教育将砥砺前行继续新的航程。
崔强
凤凰卫视执行董事
常务副行政总裁
凤凰教育董事长
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教育新跨越
      改革开放的40年,也是中国教育波澜壮阔的40年,这40年来,中国教育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,在未来,实现教育现代化,需要我们共同努力。
张力
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
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
      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、建设者和受益者,是助力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独特力量,华人的影响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,并且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交流。
何继宁
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
赵鹏大
中国科学院院士
原中国地质大学校长
      在80多年的地质人生中他见证了祖国由弱到强、地质研究与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;他认为创新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的灵魂,建立了中国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体系,开创了国家级重点学科"矿产普查与勘探",为祖国地下矿产资源的探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谢冕
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
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
      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新诗史和新诗理论的研究,专注于中国当代诗的理论批评,是"二十世纪文学"理念的支持者和实践者。参与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,主持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博士点,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。
金耀基
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
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
      致力于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、文化转变中的角色研究,著述等身。他坚信今日大学的知识核心是科学,知识结构必须包括科学的“知性之知”、“德性之知”、“审美之知”。
殷鸿福
中国科学院院士
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
      先后倡导和开创了古生物地理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,提出了中国的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和发展战略。更是一位潜心育人倡导优良学风的师者。“问道务须争朝夕,治学切忌急功利。”他一生研究地质,初心不改,践行了“终身做一个地质工作者为祖国服务”的诺言。
敢峰
原景山学校首任校长
大教育观倡导者
      主张人生教育学派,使学生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,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路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德、智、体诸方面的坚实基础。其教育观是大教育观,其教育论是活教育论,他的教育理想,就是愿天下子女都成才!
赵关旗
原北京化工大学常务副校长
      他致力于社会力量与中外合作办学,始终坚持多元化办学道路,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并举的发展道路。他坚信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,大学必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教育。优秀人才的培养核心,是确保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
万选蓉
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
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监事
      从中国“爱耳日”到国际“爱耳日”,她的提案为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。发起并促成“世界从此欢声笑语”慈善救助项目进入中国。她著书立作,拍摄教学片,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必备教材,是孩子们寂静生命中动听的旋律,美的音符,万千聋儿的守护天使。
孟新
原黑龙江省教委副主任
黑龙江东方学院理事长
      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他为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堪为立校为公、无私奉献的楷模;不为营利、坚持公益的楷模;同仁办学、尊师重教的楷模;爱生如子、厚德树人的楷模。
论坛一《培养符合未来的高等人才》 1977年恢复高考揭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;1995年提出211工程;1998年开始建设高校985工程;2015年双一流高校建设,所有这些推动着高校建设,并取得瞩目的成绩。面对未来社会的需求,高等教育又将如何发展,培养怎样的高等人才呢?
论坛二《面向孩子的教育与创新》 人生百年,立于幼学,少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,它是儿童身心发展从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,转而开始按社会需求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。为了探索这个阶段的教育,教育机构都做怎样的教育研究与创新呢?
论坛三《科技融入对未来教育的影响》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,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展开。图像和语音识别、机器翻译、人机对话、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层出不穷。那么,科技融入对我们的教育会有哪些影响呢?